中国学术思想最繁荣的时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至少有上千“家”,不过被发展为学派的只有12家,除了极负盛名的那几家之外,还有几家其实很有意思,比如说兵家,硝烟四起的年代,一个国家可以不以任何思想为主流,但一定不会放弃拥有兵家作为后盾,当时兵家可谓人才市场的香饽饽炒股配资查询,当然也是大家得罪不起的存在。
《史记》《孙子兵法》记载过这么件事,曾有个人因得罪法家代表人物孙膑,然后被喂了个“阳谋”,阳谋是什么?就是把所有策略和手段摆给你看,而你却完全束手无策,要么死、要么还是死的计谋,它给人的绝望简直就像斗兽被四面围困,更何况孙膑的这个阳谋还被公认为“战国第一阳谋”,那么被他使计的对象结局又如何?
还得说到尚且算青涩的孙膑,那时候他的“心机”还没有那么深沉,但学习成绩很好,是众人眼中的学霸,于是就有人嫉妒他,这个嫉妒他的人就叫庞涓,庞涓有多嫉妒他呢?就是那种都不在一个国家了,还担心对方的才华超过自己,要把对方骗到身边监视的程度,彼时孙膑没有多想,真就被他给骗到了魏国。
孙膑还以为能一展抱负,但事实却是昔日的同窗庞涓设计陷害他,给他捏造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以至于他被处以膑刑和黥刑,膑刑和黥刑都是官方认定的酷刑,前者是挖掉膝盖骨或者斩断双足,是身体上的折磨,后者是在脸上刺“贼”“囚”等贬低的字,是精神上的折辱,遭受了这些的孙膑深恨庞涓。
所以他没有就此消沉下去,反而生出了无限的动力,找机会见到齐国使者,让对方觉得他与众不同、不同凡响,然后悄悄将他“偷”回了齐国,金子在哪里都是可以闪光的,在齐国的孙膑,通过给喜欢赛马的田忌献策,受到田忌的赏识,并且很快等来了那一天,那是公元前354年的某一天,魏国要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楚国求援。
像这种求援,一般只有好处才会应的,那么齐威王凭什么要去救赵国?因为段干朋建议他“一石二鸟”,就是先让魏国拿下赵国邯郸,然后趁魏国疲劳的时候再救援赵国,这样魏国和赵国都有损失,而且损失都比较惨重,齐国却拿了个好名声的同时,又在两国之间拥有了更胜一筹的实力,于是他命人兵分两路。
其一路是向南攻打魏国襄陵,其二路是让田忌救援赵国,既然田忌都去了,必然不可能会留下孙膑,而且孙膑知道齐国这次派了庞涓出来,他不可能放过报仇雪恨的机会,于是他不仅去了,还在段干朋的建议上进行了修改,让庞涓走进了一个必死的圈套之中,也让自己名扬天下,被尊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当时田忌孙膑领八万兵马到达齐国和魏国的边境,田忌兴致勃勃、热血沸腾,先不先就打算要和魏军主力交战,完全忘记自己是来捡便宜的,好在孙膑头脑清醒,让他先不要着急,魏国常年在外打赵国,最空虚的其实是内部,应该要先直捣魏国首都大梁,但直捣很容易被看出来,所以得先“声东击西”,然后再“围魏救赵”。
据了解,此次银发经济交易团具有行业覆盖面广、涉及国家多、参与层级高等特点。以总部设立在澳大利亚的比利斯特集团为例,在受到中行上海市分行邀请后,集团总裁马修•詹姆斯•比利斯特先生特地从悉尼飞赴上海参会。在他看来,比利斯特迫切希望与更多的中国同行合作探索,以推进集团在华展业。对于此次交易团活动,他本人也表示收获颇丰,已与近30多家政府、国企和养老行业同行开展了交流。
“声东击西”,“声”的是魏国平陵,平陵虽小,易守难攻,非常适合用来做迷幻剂,当时孙膑就让田忌乱打平陵,让魏国的目光聚焦于此,然后以为他们没有主将,是群小毛孩子在瞎搞,从而放松警惕,也就是在魏国放松警惕的时候,孙膑让田忌派轻装战车,稀里哗啦逼近了魏国都城大梁郊区。
请注意这里是“轻装战车”,就是说他其实也没让主力去打大梁,因为这里他要展开真正的“围魏救赵”计谋了,孙膑要田忌打大梁是虚晃一枪,他可以打,但并不是真的要去打,他主要就是逼迫魏惠王让庞涓回援,而回不回援,就是孙膑为庞涓造下的人生最难之选择,往前或退缩,都是各样各样的失败。
他回援,那攻打赵国的战役就失败,回去之后他将面临事业上的失意;他不回援,那本就和魏惠王岌岌可危的关系,一定会让他遭遇凄凉的下场......最可怕的是,孙膑在声东击西时给齐国营造了个“愚蠢”形象,去攻打大梁的兵马人数也并不多,令庞涓以为自己能够拿下齐军,将庞涓直接推向了最利于齐国的那个选择——回援。
这样“围魏救赵”的计谋已经初步实现,庞涓被孙膑俘获于公元353年,公元前351年魏惠王和赵成侯结盟,庞涓被释放炒股配资查询,但公元前342年孙膑再次炮制了一遍围魏救赵的策略,而这一次庞涓再也没有能逃脱,他面对着那行:“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叹而言:“遂成竖子之名!”接着拔剑自刎,孙膑得偿所愿。所以说:“惹谁都别惹兵家啊喂!”
孙膑赵国魏惠王魏国齐国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