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2月5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正河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接受南方农村报采访时表示炒股配资工具,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破解人地钱难题的关键在于有带头人、“领头雁”,由他们带领形成产业公司、产业链,将村庄串联起来。如果能形成一个县的主导产业,农民与企业结合,再与大湾区的消费结合,整个大湾区与粤东西北的关联就会建立起来。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正河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接受南方农村报采访。
县域经济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县域经济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张正河指出,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县域经济具有诸多独特优势。
其一,规模大小相对一致,尽管东部、中部、西部县区面积有所差异,但总体格局较为统一,这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便利。
其二,城乡结合密切,与其他大城市不同,县城与所辖镇、村以及农民之间联系紧密,有利于资源的流通与整合。
其三,自然条件相对一致,在一个县域内,山南山北、河的两岸自然条件相近,便于制定统一的政策促进特产发展。
其四,民族文化和风俗相对一致,在政策推进过程中,语言和习俗的一致性减少了沟通障碍,便于政策落地。此外,县级政府权力相对完整,这使得县级政府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时,从产业设计到动员实施,都能更加高效地进行。
培养“领头雁”带领农村产业做强做大
面对人才、资金和土地要素受限的问题,广东县域应如何破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张正河表示,从发展规律来看,经济发展需要经历资源聚集的过程,当资源聚集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发挥能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目前,大湾区已具备将要素、资源和制度设计方法向下传递的条件和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广东有许多成功经验。张正河以腾讯项目为例,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从众多报名者中筛选出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带着先进的发展思路和村庄发展计划,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他们与农民、企业相结合,形成产业公司和产业链,与大湾区的消费市场建立联系,带动了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张正河指出,在人口城市化过程中,要加快土地流转,让少数人将农村产业做强做大。同时,县域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挖掘当地的硬资源(如金银铜铁、森林、草地、平原等)和软资源(如良好的交通区位、优良的气候、尊重企业家的政府和政策等)。
制度设计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
“制度设计是今后县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张正河表示,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虽硬资源不多,但凭借良好的制度设计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在制度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如何让下级干部发挥良好的发展作用,例如设计合理的晋升制度,保障干部有合理的经济收入等。从国家层面来看,广东应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权利和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发展的优秀制度方案,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广东县域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只有充分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有效的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谢晓莉 刘涵
摄影/摄像:谭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