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刷屏社交媒体的“小蓝鲸” DeepSeek正式登陆东莞。作为东莞市首个面向人工智能业务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关于股票杠杆,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完成DeepSeek-R1 671B满血模型的部署,将于近期开服上线。
按照规划,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将依托华为的软硬件基础底座,将重点面向制造业企业提供普惠、易用的“算力+大模型”服务,赋能传统产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
就在一个星期前,东莞以市政府一号文瞄准“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赛道,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引擎,此次DeepSeek的接入大模型,为东莞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计划通过模型蒸馏、微调等技术,整合盘古大模型的行业经验与DeepSeek的高效低成本优势,推动在智能质检、工艺设计等制造领域形成的一批智能场景落地,推动AI技术更深层次赋能东莞制造业。
面对当前大模型竞争已进入以应用落地、效率优化、生态共建为核心的新阶段,在这场人工智能大模型浪潮中,“世界工厂”东莞也在加快推进顶层设计,探索自身的AI大模型差异化发展道路。
东莞AI大模型创新生态雏形显现
近日,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即将开服上线,企业登录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即可享受DeepSeek-R1 671B满血版服务,该中心将支持企业构建基于NLP的场景应用,也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发能力。
为何东莞人工智能大模型需要接入DeepSeek?数据科学家、广东先知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旸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DeepSeek作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将高效低成本解决企业面对人工智能“不敢用、不想用、不会用”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企业使用大模型的技术门槛,并在垂直细分领域实现数据和大模型的协同创新,帮助企业实现提质增效。
“我们在做工业产线的状态评估、效率检测和产品良率检测时,会发现东莞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各种工业场景的数据都很分散,场景呈现碎片化,DeepSeek的接入以技术赋能加速工业场景智能化升级,让生产效率更高、应用场景渗透更深、成本也更便宜。”余旸说。
在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盘古大模型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积累和行业实践,为DeepSeek在东莞的场景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DeepSeek则以其先进的蒸馏技术和高效推理能力,助力盘古大模型提升模型性能。双方强强联合,不仅优化了模型的训练效率,还实现了知识的高效迁移,让智能更贴近实际应用,为行业带来全新突破。
事实上,无论是技术演进还是应用升级,当前大模型的发展仍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的本质——算法、数据、算力三大核心要素。
透过2025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围绕智能算力、工业数据和模型算法三大关键要素,可以窥见当前东莞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生态的“雏形”。
在算力布局方面,东莞将构建“1+1+N”算力供给体系,打造人工智能算力底座。具体来看,东莞将在滨海湾新区打造全市算力统筹服务平台,在松山湖团泊洼基地部署建设100P智能算力的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统筹调度三大运营商及鹏城云脑等市内外N个智算资源,加快开发制造业垂直领域大模型和企业场景应用模型。东莞将设立最高5000万元的算力券,进一步降低企业、高校院所智能算力使用成本。
数据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养料”。在数据方面,东莞在2024年先后引进了广州数据交易所(东莞)服务基地、深圳数据交易所东莞工业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等平台机构,围绕“8+8+4”重点产业链,计划到2027年建成不少于6000个节点的工业边端智算网络,培育东莞工业数据要素市场,形成工业大模型+高价值工业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
深圳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王冠表示,通过“大模型+小模型”的协同工作模式将逐步推动人工智能在东莞制造业广泛应用,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更好支撑基础级智能工厂梯度跃升。
拓斯达是广东省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链主”企业。2024年,拓斯达推出“感-算-控”一体化的新一代X5机器人控制平台,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目前基于云边端架构的AI大模型+机器人技术已在分拣、码垛、装配、辅助创作等多个场景应用落地。
在算法方面,东莞重点推进工业垂直领域模型创新应用,建设工业垂直领域模型算法超市,设立最高1500万元的模型券,支持企业基于大模型底座框架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推广,开发不少于3个制造业基础大模型、15个垂直领域大模型、200个“两高”工业小模型、工业APP或工业智能体。同时,将给予最高4000万元支持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等组建人工智能领域创新联合体,开展大模型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
“当前,大模型应用正在转变为生产力工具,赋能千行百业。东莞天然的制造业基因加上当前人工智能政策先行的杠杆作用,将推动东莞工业领域垂直大模型出现爆发性增长。”余旸说。
以“场景育模型”探路差异化发展路径
当前,全球技术创新步入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大模型逐渐成为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加速转动商业化应用齿轮。在“智能移动终端之城”东莞,华为盘古大模型、vivo蓝心大模型和OPPO安第斯大模型相继宣布接入DeepSeek-R1,以自研模型和DeepSeek深度融合实现更底层协同。开普云、东莞证券等东莞上市企业宣布已完成接入部署和测试。
当记者向DeepSeek询问东莞的未来,这个最近大火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回答——从“世界工厂”转向“AI智造方案输出地”。
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拥有22万家工业企业,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此前已在决策式工业人工智能和小模型领域已形成深厚基础。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截至2024年12月,东莞已有OPPO和维沃2家企业的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即OPPO安第斯大模型和vivo蓝心大模型。近年来,华为云城市AI大模型中心、百度智能云(东莞)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相继落户东莞,盘古、百度、文心、千帆大模型为东莞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模型服务。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东莞拥有人工智能企业超500家,人工智能产业及相关领域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初步构建起涵盖智能终端、工业模型、机器人、计算机视觉等较多门类的产业布局。从细分领域来看,智能消费和设备制造领域超800亿元,人工智能软件开发领域超350亿元,主要集中在终端产品应用领域。
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赛道。在这场人工智能大模型浪潮中,以杭州和成都为代表的城市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杭州依托先发优势和政策创新,率先形成产业生态;而成都则以行业场景为突破口,展现出差异化竞争力。
从大模型发展路径来看,相较而言,杭州的大模型发展主要依托头部企业或链主企业,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推动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而成都则更注重场景应用,聚焦垂直领域的深度挖掘,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余旸介绍,东莞具有深厚的制造业基因,以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著称,和北京、杭州等城市相比,东莞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破局之道在于垂直深耕,场景落地是关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节点城市,东莞的核心功能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有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之后,一旦先进制造的核心应用场景需求被激活,东莞人工智能大模型将像雨后春笋一样密集涌现、茁壮繁荣。”
在业内专家看来,当前大模型竞争已进入以应用落地、效率优化、生态共建为核心的新阶段,大模型技术路径的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深度渗透、商业模式的加速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正从通用能力向行业专用能力的延伸。
余旸表示,在构建大模型产业生态上,东莞应以“场景需求培育大模型”为发展思路,聚焦垂直领域应用需求的深度挖掘,重点发力行业大模型关于股票杠杆,打造定制化解决方案,构建行业大模型“矩阵”,推动大模型赋能东莞千行百业,从而在竞争中占据先机。